【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jìn)士。官館閣??保蛑毖哉撌沦H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xué)士 、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jìn)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xué)士 、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yīng)“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fēng)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yǎng)后進(jìn),是北宋古文運(yùn)動的領(lǐng)袖。散文說理暢達(dá),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fēng)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fēng)。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 》,并獨(dú)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xué)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主要詞作】
采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
踏莎行 (候館梅殘)
南歌子 (鳳髻金泥帶)
臨江仙 (記得金鑾同唱第)
玉樓春 (樽前擬把歸期說)
鶴沖天 (梅謝粉)
少年游 (闌干十二獨(dú)憑春)
訴衷情 (清晨簾幕卷輕霜)
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fēng))
阮郎歸 (南園春半踏青時)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畫船)
臨江仙 (柳外輕雷池上雨)
蝶戀花 (越女采蓮秋水畔)
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
采桑子 (群芳過后西湖好)
采桑子——【宋】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
綠水逶迤
芳草長堤
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
不覺船移
微動漣漪
驚起沙禽掠岸飛
【簡析】
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fēng)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不面波平如鏡,不待風(fēng)助,小船憶在平滑的春波上移支。
踏莎行——【宋】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
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簡析】
這是一首通過離別來寫愛情相思的詞作,是歐陽修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這首詞的顯著特點(diǎn)是構(gòu)思別致,它打破了一般詞作所采取的前景后情的尋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別描寫與離別有關(guān)的兩個方面,并用離情相思這根線索把二者緊密地穿連起來,揉成為統(tǒng)一的藝術(shù)整體,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運(yùn)用于各片之中。很明顯,這首詞的前片寫行者憶家,后片寫居者(閨中的少婦)憶外。前片以景帶情。例如,望見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無窮無盡的離愁。后片由情人景,是憶極而生的想象虛擬之辭。但它卻景緣情生,景中有人,讀來倍感真切。居者行者,前后縈帶;景耶情耶?上下難分。這二者相互交融,曲盡其妙。同時,這首詞還很注意層次的安排。例如開篇三句,表面看句句寫景,實(shí)則它不僅交待了遠(yuǎn)行的時間、季節(jié),而且還暗暗描繪出遠(yuǎn)行的全過程,用筆細(xì)膩形象,含蓄深厚,富于啟發(fā)性。
另一顯著特點(diǎn)是比喻貼切。特別是上下片結(jié)尾兩句,用比巧妙生動。“離恨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兩句,雖然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變換句法,并且使這一生動比喻跟全詞的整體形象,跟詞的意境結(jié)合得十分緊密,故貌似仿效,而實(shí)則是創(chuàng)新,天然渾成,不露痕跡。下片以“春山”喻遠(yuǎn),引出佳人登高遙望,更覺委婉纏綿,別饒韻味。
歐陽修雖受“花間”和馮延巳的影響較深,但就本篇來看,他能摒棄“花間”鋪金綴玉的積習(xí),洗凈了濃脂艷粉的氣息,發(fā)展了詞的抒情性與形象性的特長。
臨江仙——【宋】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
春風(fēng)上國繁華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
空負(fù)曲江花
聞?wù)f閬山通閬苑
樓高不見君家
孤城寒日等閑斜
離愁難盡
紅樹遠(yuǎn)連霞
鶴沖天——【宋】歐陽修
梅謝粉
柳拖金
香滿舊園林
養(yǎng)花天氣半晴陰
花好卻愁深
花無數(shù)
愁無數(shù)
花好卻愁春去
戴花持酒祝東風(fēng)
千萬莫匆匆
訴衷情——【宋】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
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
故畫作遠(yuǎn)山長
思往事
惜流芳
易成傷
擬歌先斂
欲笑還顰
最斷人腸
阮郎歸——【宋】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
風(fēng)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
草煙低
人家簾幕垂
秋千慵困解羅衣
畫梁雙燕棲
【簡析】
風(fēng)和日麗,馬嘶聲聲,可以想踏青上車馬來往之景,青梅結(jié)子如豆,柳葉舒展如眉,日長氣暖, 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處在蓬勃之中。踏青過后,又蕩秋千,不覺慵困,遂解羅診小憩,只見畫堂前雙燕飛歸。
臨江仙——【宋】歐陽修
池外輕雷池上雨
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
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
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
傍有墮釵橫
【簡析】
詞中的這位女主人公,她的生活無疑是華貴的,她的心靈卻并不歡快。涼席上,玉枕旁,陪伴她的只有她自己金釵。這就暗示我們:她正獨(dú)守空閨。她在妝樓倚欄依望。她聽到雷聲、雨聲、雨打荷葉聲,卻聽不到丈夫歸來的馬蹄聲。她看到雨后彩虹,夜空的新月,卻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無望的期待中度過一個炎夏的永晝。她只得悵悵的,懨懨的,獨(dú)自回到閨房,垂下珠簾,因?yàn)樗辉改浅呻p捉對的燕兒窺見她的縈寞,嘲笑她的孤單,可以想見,睡夢中她一定仍在期待。
生查子——【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錯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滿春衫袖。
【簡析】
在那華燈照得如同白晝一般的花市,主人公與心愛的人在月掛柳梢的黃昏時刻相約赴會?,F(xiàn)實(shí)是這樣的凄涼,月光華燈依舊,然而卻見不到去年的情人,主人公傷心的眼淚沾濕了春衫的衣袖。
蝶戀花——【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①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釋】
?、僬屡_路:漢長安有章臺得街在章臺下。后人以章臺為歌 妓聚居之所。
【簡析】
上闕一開端即描繪出思婦所外的典型環(huán)境,三個“深”字, 極見庭院之深邃了。通過刻畫描寫,一位幽閉深閨女的貴 族女子,因?yàn)楸⌒抑艘晃蹲非螵M邪之游的愁苦心情便躍 然紙上了。下闕,“三月暮”點(diǎn)出時令,“雨橫風(fēng)狂”, 描述氣候特征。此時此景只有掩起門戶獨(dú)守空房,發(fā)出“ 無計留春住”的悲嘆。結(jié)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 秋千去”,是歷來受人贊賞的名句。
南歌子——【宋】歐陽修
鳳髻金泥帶
龍紋玉掌梳
去來窗下笑相扶
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
描花試手初
等閑妨了繡功夫
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玉樓春——【宋】歐陽修
樽前擬把歸期說
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
直須看盡洛陽花
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
【簡析】
作者西京留守推官任滿,離別洛陽時,和親友話別,內(nèi)心凄涼。在離筵上擬說歸期,卻又未語先咽。"擬把"、"欲語"兩詞,蘊(yùn)含了多少不忍說出的惜別之情。然而作為一個理性的詞人,別離之際雖然不免"春容慘咽",但并沒有沉溺于一已的離愁別緒而不能自撥,而是由已及人,將離別一事推向整個人世的共同主題。作者清醒地認(rèn)識到:"離情別恨是人與生懼來的情感,與風(fēng)花雪月無關(guān)。因此,離別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一曲已經(jīng)令人痛斷肝腸了。詞在抒寫離愁別緒這一主題方面不同凡響,有悲情凄涼,更有豪情縱橫,寄寓了詞人對美好事物的愛戀與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少年游——【宋】歐陽修
闌干十二獨(dú)憑春
晴碧遠(yuǎn)連云
千里萬里
二月三月
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
江淹浦畔
吟魄與離魂
那堪疏雨滴黃昏
更特地、憶王孫
浪淘沙——【宋】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fēng)
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dāng)時攜手處
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
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
知與誰同
浣溪沙——【宋】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fā)戴花君莫笑
六幺摧拍盞頻傳
人生何處似樽前
【簡析】
堤上,游人如織,笑語喧闐;湖上,畫船輕漾,春水連天。好一幅踏青賞春的圖畫! 然而,這圖畫的點(diǎn)晴之處,卻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邊、院墻內(nèi)、高樓下。那綠楊叢中蕩起的秋千架兒、那隨著秋千飛舞而生的盈盈笑聲,才是青春少女的歡暢、才是春天氣息蕩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經(jīng)深錮墻內(nèi),故如今鼓蕩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時也顧不得有誰在竊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發(fā)上插入一朵鮮花、添上一段春色。讓絲竹繁奏、將酒杯頻傳,他要與民同樂,同慶春的蒞臨。忘卻貶官潁州的煩惱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號:"醉翁"。
蝶戀花——【宋】歐陽修
越女采蓮秋水畔,
窄袖輕羅,
暗露雙金釧。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fēng)浪晚,
露重?zé)熭p,
不見來時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yuǎn),
離愁引著江南岸。
【簡析】
明凈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豐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轉(zhuǎn)眼天晚,風(fēng)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伙伴。此時,遠(yuǎn)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yuǎn),余音裊裊于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采桑子——【宋】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
飛絮蒙蒙,
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簡析】
落英繽紛、柳絮紛飛的暮春景色,常會引起人們的惋惜之情。而歐陽修面對潁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卻別有會心發(fā)出了贊美之聲。昔日湖上游人不斷、笙歌相隨盛況已不復(fù)見,詞人由此頓悟春天已經(jīng)消逝。"始覺春空"四字既表達(dá)了若有所失的空虛感,又有一種繁華喧鬧過后的清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