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翃(一首)
韓翃(hóng紅),字君平,南陽(今河南省沁陽縣附近)人。天寶十三年(754)進士。曾為節(jié)度使的幕僚、駕部郎中、中書舍人。
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寫作了大量的送行贈別詩歌,也有個別富有現(xiàn)實意義的詩作,語言精工,意味深長。
寒食即事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2]。
日暮漢宮傳蠟燭[2],輕煙散入五侯家[3]。
【說明】這首詩借漢諷刺唐肅宗、代宗以來,宦官權(quán)盛,作威作福,表達了作者的憂慮和憤慨。本詩著重描寫景物,通過所用的典故,寓意含蓄,托諷深遠。
【注釋】[1]御柳——宮苑里的楊柳。當(dāng)時的風(fēng)俗,每逢寒食節(jié),人們折柳枝斜插在門上,以表示紀(jì)念介子推。[2]漢宮——借指唐宮。傳——傳遞,順著次序賜給的意思。傳蠟燭——指皇帝特地一個一個賜給宦官蠟燭。這句說,在寒食節(jié)時,白天不燒火做飯,夜間不點燈,但得到皇帝允許的宦官可以例外。[3]輕煙——蠟燭冒出的煙。五侯——指宦官。東漢桓帝寵任宦官,封單超為新豐侯,徐璜為武原侯,具瑗(yuàn院)為東武陽侯,左琯為上蔡侯,唐衡為汝陽侯,當(dāng)時稱他們?yōu)槲搴睢_@里借用典故采諷刺唐宦官投勢顯赫,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