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十八篇分析及立意提示
發(fā)布時間:2016-06-21
字體大小:
摘要:
一、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有人崇尚生活簡約,認為身邊物品愈少,人生愈幸福。也有人覺得,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過分追求簡約會導致生活不便,甚至會妨礙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篇論述類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②題目自擬。③不少于600字。作文指導:材料分析只能寫議論文立意
一、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崇尚生活簡約,認為身邊物品愈少,人生愈幸福。也有人覺得,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過分追求簡約會導致生活不便,甚至會妨礙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②題目自擬。③不少于600字。
作文指導:
材料分析
只能寫議論文
立意提示
1、生活簡約,人生才更幸福。
2、生活豐富多彩,社會更進步。
3、雖然物質(zhì)生活簡約,仍不忘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
4、生活太簡約,會給生活造成不便,甚至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
素材參考
1、雨果說過:“腳不能到達的地方,眼睛可以到達;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精神的高度,遠不是物質(zhì)能達到的。
2、“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顏回的安貧樂道展現(xiàn)的是精神的平靜和安寧??刂频茏尤?,但最為欣賞的是顏回。原因是顏回在生活貧困不堪的情況下,仍能快樂、淡定地一心向道,得到了孔子的稱贊,這就是歷代儒家所津津樂道的“孔顏樂處”。顏回之所以擁有如此高成就,并非他的物質(zhì)生活有多么豐富,而是因為他的精神生活很富足。
3、我們可能常常聽到有人哀嘆命運多舛、前途渺茫,抱怨自己的生活瑣碎、平庸。而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頁,也許就在自我哀嘆中悄然隱退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是簡單的,她不為名所累,拒絕法蘭西大學理學院發(fā)給她的榮譽勛章,她只要一個實驗室。
4、錢鐘書的生活是簡單的,他不為利所累,拒絕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重金聘請,潛心研究學問,心無旁騖。雖然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是簡單與平淡的,但我們卻被他們精彩的人生所折服,物質(zhì)生活的簡單鑄就了精彩的人生。
二、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一個家庭農(nóng)場,叔侄二人養(yǎng)牛、擠奶,收入高于一般人,日子過得充實愜意。但是也有苦惱,他們不能出遠門,不能旅行,因為牛每天要產(chǎn)奶。牛被人馴化、圈養(yǎng),其實人也被牛束縛了。
生活中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比如,有了汽車、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以為生活空間大了,其實也可能被它們控制了;掌握了一種語言表達方式,以為有助于交流,也可能又陷入一種思維定勢。
對這類現(xiàn)象,你有什么體驗和看法?寫 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于600字。
作文指導:
材料分析
該材料由兩段組成,第一段講了一個家庭農(nóng)場主的故事從而引出中心:“牛被人馴化、圈養(yǎng),其實人也被牛束縛了。”第二段延伸到生活中這種現(xiàn)象的普遍性,也提示了我們寫作的方向:我們以為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生活空間變大了,其實我們也可能被他們掌控了;我們以為掌握了一種語言有助于交流,其實也可能陷入了一種思維定勢。文章要側(cè)重寫人類被外物所控制。
立意提示
1、學會自控,堅守自我。
2、不為物累,始得自由。
3、掌控命運,實現(xiàn)自我。
4、把握當下,拒絕幻想。
素材參考
1、喜歡手機的叫“手機控”,熱衷于微博的叫“微博控”,沉迷于游戲的叫“游戲控”……我們的生活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XX控”。理智分析一下,你就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人們在控制外物,還是人們已經(jīng)陷入對外物的癡迷而不能自拔,從而讓自己的人生為外物所控?時代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的目的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讓自然和外物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更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人類的自由。如果人類反過來被外物所控制,這便是一種“異化”——本想實現(xiàn)自由卻陷入了不自由。
2、葛朗臺一輩子都在想控制更多的金錢,直到臨死還不放過神父胸前鍍金的十字架,用中國人的話來說,這便是一輩子鉆在錢眼里出不來。金錢本身是為人所用的,葛朗臺的一生卻反被金錢控制了,做了金錢的奴隸。
3、有這么一個小故事,說有人遇到了麻煩,便去廟里求觀音菩薩。當他走進廟里,發(fā)現(xiàn)觀音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菩薩,長得和觀音一個摸樣。那人便問:“你是觀音嗎?”答曰:“正是”。那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到:“我也和你一樣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三、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在確定高考選考科目時,小明很苦惱。他想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選學科。但是家長認為要現(xiàn)實一些,選擇對升學有利的學科。
作為同學,你給他寫一封信,提出建議并說明理由。
要求:①觀點明確,理由充分。② 符合書信格式。③信中如涉及你的母校校名或你本人的姓名,一律用XX代替。④不少于600字。
作文指導:
材料分析:
這是一道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材料作文,而且還考查了考生對書信體格式的掌握,審題時需要注意的是,材料要求是“作為同學,給他寫封信”,即收信人只能是小明,而不能是小明的家長,材料擺出了一組矛盾,即選學科時,是該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選,還是應該按照有升學前途的學科來選。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考生只能選擇其一,闡述自己的觀點。
立意提示
1、興趣、特長比前途更重要。愛好是熱情的保證,沒有愛好,前途可能會成為一句空話。
2、選擇有前景的比有興趣的更重要。生活是現(xiàn)實的,沒有前途,興趣將會隨之淡去,畢竟興趣不能當飯吃,而人是要吃飯的。
素材參考
1、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冼星海
2、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莎士比亞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
4、愛好即獲得知識的第一步,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 ——歌德
5、任何一種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向性的呼聲,也許還包含著一種處在原始狀態(tài)中的天才的閃光。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曾國藩則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請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作文指導:
材料分析
整個材料由兩句話構成,第一句,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二者是因果關系,耕耘是因,收獲是果;付出多少,收獲多少,二者是對等的。即想要收獲必須耕耘,想要多少收獲,也必須付出多大的耕耘。第二句,曾國藩則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強調(diào)的是耕耘,側(cè)重的是過程,強調(diào)的是水到渠成。兩句話由虛詞“而”連接,可見整個材料側(cè)重的是后面一句。
立意提示
1、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2、付出自有回報。
3、水到渠成。
4、功到自然成。
4、參考素材
1、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自己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種子。
2、張海迪,一位身殘志堅的女作家。
3、“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會有回報……”這是《步步高》的歌詞,也是生活的寫照。
4、“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餡餅。”“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樹上每一片葉子都是相似的,每一片葉子又都是不同的。米蘭花雖小卻清香撲鼻,罌粟花雖艷卻淡而無味,鄙淺有鄙淺的妙處,華貴有華貴的悲哀。
沒有一個人是為了和別人相同而出生,人各有天賦,各有使命。
閱讀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請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悟?qū)懸黄恼隆?/strong>
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作文材料分兩層意思,第一層指向自然界(自然萬物都是不同的,都有其自身的特異之處,引題作用),第二層指向人類(引出人各有天賦,各有使命,應該活出自己的風采,追求獨立)。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立意提示
1、每個人應該活出自己的獨特性,活出自己的風采、自己的價值和使命。
2、人應該以理智成熟的心態(tài)直面別人,直面自己,勇往直前,開拓進取。
3、人應該追求與堅守“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4、人、家庭、集體、國家都要活出自我,各自完成各自的使命。
參考素材
1、小草不羨慕大樹的挺拔,星星不羨慕月亮的光芒,小溪不謳歌大海
2、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高近低各不同
3、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陳演恪
4、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現(xiàn)在只剩前面8個字。
六、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如果你簡單,那么這個世界也簡單。——冰心
每件多余的財產(chǎn),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唯有簡單的生活,才能給我創(chuàng)造的原動力。 ——愛因斯坦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作文指導:
材料分析
話題可謂簡單,意思是:容易理解、使用和處理,想法單純;也有平凡的意思。第一條:簡單復雜在于理解。想復雜則是困境,若簡單處理,容易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條:思考多與少的關系。兩條結(jié)合,寫簡單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
立意提示
1、平凡的生活,怡然心境。
2、簡單意味樸素,不刻意追求。
3、學會放棄,排除干擾,累累成果可期。
4、簡單不是消極。
七、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虎媽”,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原名蔡美兒。因在其著作《虎媽戰(zhàn)歌》中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如: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引爆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模式大討論。
與之相應的是“貓爸”。貓爸成了“對孩子采用個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父親”的統(tǒng)稱。他們寬容,善于和子女溝通,典型代表人物是教出“哈佛女兒”的常智韜先生。常先生現(xiàn)身說法表明自己對女兒從小實行民主管教,跳舞、學習不操心,孩子照樣考進哈佛。
面對不同的教育方式,你又有怎樣的看法?請就此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少于600字。
作文指導:
材料分析
思路,贊成虎媽,認為孩子天生有強大內(nèi)心,可以施壓,需要父母指引。贊成貓爸,教育要回歸孩子教育本真和興趣,實現(xiàn)自我激勵發(fā)展。最好兩者取其優(yōu)點。
參考立意
1、寬嚴相濟
2、嚴格不死板,寬松不放羊
3、尊重孩子個性
八、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fā)現(xiàn)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墒堑诙焖麄儼l(fā)現(xiàn)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員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加高到100米。
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在閑聊。長勁鹿問:“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xù)加高你們的籠子?”袋鼠說:“很難說,如果他們再繼續(xù)忘記關門的話!”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作文指導
材料分析
明確故事主體“動物園管理員的做法”、重心“如果他們再繼續(xù)忘記關門的話”,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人們的錯誤行徑和思想誤區(qū),寫作角度可以確定:人們能發(fā)現(xiàn)問題,卻不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要害。
立意提示
1、預防結(jié)合,以防為主
2、變換思維,另辟蹊徑,尋找出路
3、正確疏導,引向正道
九、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種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請你根據(jù)你對這段文字的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要準確審題,我們就必須明確材料的指向性。對于材料只提出的觀點,是贊同還是反對,考生要有明確的觀點。
1、從正文立意的角度分析??忌赏獠牧现械挠^點。走在最前面與最后面是痛苦的。因為走在最前面的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無論在身體還是在心理上都要承受巨大壓力;走在最后面的人則要面對別人鄙棄的眼光,并面臨著被強者欺凌的危險。
2、 從反面立意的角度分析。考生可以不贊成材料中的觀點。走在最前面的人也許在物質(zhì)上是痛苦的,但他們的精神是富有的,可贊頌他們的開創(chuàng)精神寫他們發(fā)現(xiàn)了真理、創(chuàng)造了歷史、改變了世界;走在最后面的人雖然沒有開創(chuàng)事業(yè),但是只要他們安于平凡的生活,也是滿足而快樂的。
3、從辯證立意的角度分析??忌赊q證思考,寫出較新的立意。從材料觀點來看,存在以下兩種情況:第一,走在最前面的和走在最后面的,都是痛苦的,只有走在中間的人最幸福,因為他們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小。前面的人開拓道路,后面的人為其墊后,中間的人簡單而幸福。第二,走在最前面的人和走在最后面的人即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其幸福和痛苦的關鍵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心態(tài)。
立意提示
1、歷史需要先驅(qū)者。
2、 落后就要挨打,落伍就要淘汰。
3、 平凡中的另一番風景。
4、不爭最先,不為最后。
5、 以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的上與下。
參考素材
1、從正面立意的角度
我們可以選用歷史素材、改革素材。如商鞅,可謂變法革新第一人,卻遭遇車裂之刑。同類例子有很多,如布魯諾、哥白尼、王安石等。
2、從反面立意的角度
可寫歷史題材,如居里夫人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她并不為自己柔嫩的雙手變得粗糙而痛苦,也不為歲月在她光潔的額頭上刻下了絲絲皺紋而痛苦,而是為了全人類而快樂地工作著。牛頓、愛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結(jié)前人的理論,發(fā)現(xiàn)不足,不斷改進科學理論,獲得驕人的成就。丘吉爾學生時代的功課在全校最后,卻棄而不舍,努力奮斗,終成大器。陶淵明、李白,他們走在蠅營狗茍謀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過得自得其樂的生活,并沒有扭曲自己的人格。
3、從辯證立意的角度
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
林則徐“第一個開眼看世界”,屢遭排擠、迫害。哥白尼創(chuàng)立“日心說”,被燒死在羅馬廣場。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
陶淵明、李白,走在蠅營狗茍的謀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過得自得其樂的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們何來痛苦?譚嗣同是為變法而流血的先驅(qū),高呼“我自橫刀問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懷著為進步而獻身的渴望而死,他是幸福的。
十、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公家的地太干凈,俺的鞋子太臟,還是脫掉鞋子,赤腳進公家的廁所好了。”60多歲的民工易師傅在湖南株洲國家高新區(qū)管委會所在地火炬大廈附近干活,一天內(nèi)急,到大廈里上廁所。因為鞋子太臟太舊,怕弄臟干凈的地面,便將鞋脫下,放在廁所外面。他說:“不能太給公家添麻煩,讓我進來免費上廁所,已經(jīng)十分感激了。”鞋子的照片和易師傅的話被路過的李先生發(fā)到網(wǎng)上后,眾多網(wǎng)友大呼感動。但也有一些網(wǎng)友質(zhì)疑:民工兄弟上趟公家?guī)?,需要如此感激嗎?/strong>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此則材料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個層面:(是什么)
農(nóng)民工脫鞋如廁,對自己能免費上公共廁所心懷感激,體現(xiàn)了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對公共設施的愛護對政府的感恩;他之所以這樣想、這樣做,說明他質(zhì)樸、善良、謙卑。由此寫懂得感恩,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自覺維護潔凈的環(huán)境,懷著謙卑敬畏之心待人處事,贊美普通勞動者的美好品質(zhì),都是符合題意的。
第二個層面:(為什么)
本來就有免費上公廁和穿著鞋子走進干凈廁所的權利,但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享有這些權益,他的言行說明,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長期歧視,已造成像農(nóng)民工這樣的“邊緣人”的權利被嚴重邊緣化,以至于他們都不覺的自己擁有某些權利。他的謙卑心態(tài),一定程度上正式社會的不公正造成的。由此可以批評社會對底層民眾、對弱勢群體的不公正。
第三個層面:(怎么辦)
營造公平(平等)、自由、文明、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讓每一個公民的尊嚴的權利都得到充分的尊重,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的人才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立意提示
1、平民的尊嚴和城市的溫度。
2、小人物的尊嚴(卑微者的高貴)。
3、城市要關懷弱勢群體(城市的良心)。
4、尊敬別人的人值得被尊敬(敬人者,人亦敬之)。
5、道德感和身份無關。
6、用完善的制度保障平民的幸福。
7、向高貴的靈魂致敬。
十一、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1)只管走過去,不要逗留著去采了花朵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朵會繼續(xù)開放的。
——泰戈爾
(2)生命是一條魅力而曲折的幽徑,路旁有妍花和麗蝶,累累的美果,但我們很少去停留觀賞,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趕到我們幻想中更加美麗的豁然開朗的大道。然而在前進的程途中,卻逐漸樹影凄涼,花蝶匿跡,果實無存,最后終于發(fā)覺到達一個荒漠。
——薩拉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兩則材料看似相反,實則各有側(cè)重。材料一旨再告訴人們不要太看重暫時的結(jié)果。花朵象征人生比較美好的東西,比如成功。榮譽、名利等,對我們學生而言,還有成績、名次等,泰戈爾告訴我們不要被眼前的這些東西迷惑,而要爭取更多更大的成功或其他人生更有意義的東西。材料二旨在說明人生的樂趣蘊藏在奮斗的過程中。生命的真諦在于細細品味歲月,享受人生,只看重結(jié)果不看重過程的人,只透支人生而不珍惜人生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人生樂趣、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輝煌的。因此我們應珍惜過程,過程才是最美麗的。
立意提示
1、據(jù)材料一可提煉出如下觀點:
①不要滿足于眼前的成功(榮譽、成績等),更要創(chuàng)造明天的輝煌。②要抓住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不要因為暫時而放棄永遠。③把眼光放長遠一點。④放棄眼前美好的東西也是一種美。⑤放棄眼前,成就未來。⑥人要不斷地追求,爭取更大的成功。
2、據(jù)材料二可提煉出如下觀點:
①生命的美麗在于奮斗的過程。②要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③要把握現(xiàn)實,不要為了遙遠的目標而苦惱。④要享受奮斗的過程。⑤人生的過程是美麗的。
學生可任意選擇一則材料就任意一點展開議論,只要從材料出發(fā),符合材料寓意即可。
十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天,父親和我一同在林間漫步。在一個拐彎處,父親停下來問我:“除了小鳥的歌唱外,你還聽到了什么聲音?”我仔細地聽,幾秒鐘后我回答他:“我聽到了馬車的聲音。”父親說:“對,是一輛空馬車。”我問他:“我們又沒有看見,你怎么知道是一輛空馬車?”父親答道:“從聲音就能輕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馬車。馬車越空,噪音越大。”
后來我長大成人,每當我看到口若懸河,粗暴地打斷比爾談話,自以為是i,目空一切,貶低別人的人,我都感到父親好像在我耳邊說:“馬車越空,噪音越大。”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體驗或看法?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于600字。
材料分析 從父親最后一句話更能看出父子對話中父親的價值取向和深刻用意,就是希望兒子像載重馬車一樣,做一個知識豐富人格健全的充實的人。這樣我們就不難把握材料的主旨:要做一個充實、有內(nèi)涵的人。越是沒有內(nèi)涵的人,往往越會通過吵鬧喧嘩、不懂裝懂來掩飾自己,使人認為自己很博學。這就是“馬車越空,噪音越大”。
立意提示
1、充實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
2、用知識來充實自己。
3、 提高自己的分量。
4、 有理不在聲高。
5、敏于事而訥于言。
6、 高調(diào)做事低調(diào)做人。
7、 沉,所以穩(wěn)。
8、 用實力說話。
十三、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讓人期盼希望,發(fā)現(xiàn)美好;等,也能讓人無為地消磨時間,最終一事無成。有人在等中枝葉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讀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樣的聯(lián)想或感悟?請全面分析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這則作文材料是一小段議論性的話語,第一句話引入議題——等,第二句話闡述了“等”的兩種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美好”和“一事無成”,第三句話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對“等”的兩種不同結(jié)果進行生動的表述。“等”“美好”和“一事無成”,可以說是準確理解和把握這則材料的三個關鍵詞。材料主旨簡明,命題導向清晰。要求考生直面“等”這一主題,或發(fā)表看法,或抒發(fā)感慨,或敘述故事。
立意提示
1、懷著希望,用實際努力“等”來美好。
2、僅有希望,沒有實際行動,“等”來“一事無成”。
3、 以往滿懷空想,“等”來“一事無成”;現(xiàn)在目標堅定,行動堅決,“等”來“美好”的結(jié)局。
4、做事不應操之過急,而要順應自然,“等”來“美好”結(jié)局。
5、子女總是“等”有出息了再孝敬父母,但是父母直到老去、離去,也沒“等”來孝心。
十四、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個32歲的未婚年輕人,一月拿著兩三千元的工資,卻要滿足旅游、打牌、戀愛等開銷,工資入不敷出。母親為幫他,將退休工資幾乎全給他用。盡管如此,3年時間,這個年輕人還是欠下了12萬元債務,為還債他借了高利貸,結(jié)果到期又不能還上。在兒子被高利貸逼著賣房還錢時,母親又再次“挺身而出”并替子背下了高利貸的債。這件事經(jīng)媒體報道后,激起了大范圍、多角度的討論。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作為一個32歲的年輕人,工資不多,卻要滿足旅游、打牌、戀愛等開銷,入不敷出。而疼愛兒子的母親將退休工資幾乎全給他用。但年輕人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3年時間,他還是欠下了12萬元的債務。為還債務借了高利貸,但在兒子被高利貸逼著賣房還錢的時候,母親再次“挺身而出”,替兒子背下了高利貸的債。反思整個故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事情到了這種地步,母子二人都有責任。考生可從兒子的角度和母親的角度來審題立意。
立意提示 1. 從兒子的角度:凡是要量力而行;理性的生活;自食其力是生存之道,勿做“啃老”族。2. 從母親的角度:母愛是無私的;不拋棄、不放棄的愛;愛要有度,不能溺愛;溺愛不利于孩子成長;愛要理智。
十五、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所謂勇氣,就是知道不畏懼什么,也知道畏懼什么。
對此,你有什么感觸?請結(jié)合這句話的意蘊,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切身體驗,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故事,抒發(fā)情感,也可以發(fā)表議論,表達見解。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材料雖然很簡短但有較深的含義。可根據(jù)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分析。人要無所畏懼,要敢于挑戰(zhàn)困難,敢于與敵人斗爭,在危險面前,敢于擔當,敢于犧牲自己,為了國家和民族,能勇于獻身。但人也應該有所畏懼,無畏的社會是混亂的。有了畏懼感,我們才真正的了解生命的可貴;有了畏懼感,我們就不會只看重金錢,而忘記無法用金錢買回的可貴的親情。從這個角度看,有所畏懼才是真正的勇敢。“無畏并非真豪杰,有畏如何不勇士。”有畏懼,不是怯弱,而是心有底線,是恪守道德準則,是尊重法律威嚴。因此,還要看“畏懼”的是什么。認識有需要有所畏懼的。需要在一定的現(xiàn)實面前有所畏懼;需要在道德觀念面前畏懼;需要把這種畏懼當做社會正常運行的一種潛規(guī)則;而這種成為底線的畏懼感,反而能夠讓我們更加勇敢地生活下去。人應無所畏懼,更應有所畏懼。有所畏懼,也可以理解為用于放下的智慧。
立意提示
1、 人要有勇氣,無所畏懼。
2、 無所“畏懼”是缺乏自知者的表現(xiàn)。
3、 敢于承擔,也要勇于放下。
十六、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電影《天堂電影院》中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
對此,你有什么感觸?請結(jié)合這句話的意蘊,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切身體驗,寫一篇文章??梢灾v述故事,抒發(fā)情感,也可以發(fā)表議論,表達見解。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這一作文題可以選擇的立意角度很多,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可順著話語思路,談“開闊視野”的問題,人的思想見解學識與他的實踐和經(jīng)歷有很大關系,所謂“行萬里路”即是。但同時也要看到作文題中的“是否認同”的提法,可反其道而行之,談“這里未必不是全世界”,因為世界的廣大在于心的廣大。
立意提示
1、 開闊視野,勿做井底之蛙。
2、 單調(diào)與豐富。
3、 小快樂與大快樂。
4、 一方土地未必不是全世界。
十七、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詩人汪國真的去世引發(fā)一場大討論:他的作品是純真記憶還是雞湯毒藥?下面是兩則當時衛(wèi)波的文段。
@和菜頭:汪國真的詩、龐中華的字、瓊瑤的小說、小虎隊的歌是好還是不好?它們都是當時的流行文化,受眾數(shù)以千萬計。如此多的人接受,注定不會高妙到哪里去。但是,今天喝上了勃懇第的酒,也沒有必要為當年喝流水線上的可樂而羞愧吧?
@候虹斌:我不否定我曾經(jīng)與同伴們共同喝過劣質(zhì)奶這個事實,但我否認的是“青春無悔”這種刻奇的自媚媚人。我吧這段沒有經(jīng)過揀擇、囫圇吞食的閱讀歷程當作我個人的“黑歷史”。當年年少,尚可用無知來開脫;而今天,仍敢自我催眠,那便是無知者無畏了。
你怎樣看待閱讀?請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作文,體現(xiàn)你的思考、權衡于選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得抄襲、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作文材料緊扣全民閱讀話題,由兩則微博文段組成,第一段微博承認汪國真的詩,龐中華的字等文化現(xiàn)象是當時的流行文化,也認為其高妙不到哪去,但也覺得任何人都不必為自己曾經(jīng)的追求而羞愧,第二段微博認為要敢于面對曾經(jīng)品味不高的閱讀追求,但不能簡單地用某種理由回避這類問題,并為自己開脫。
立意提示 兩則材料都涉及閱讀,兩則材料主體上還是肯定曾經(jīng)的閱讀,即使這類作品當時可能品味并不是很高。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可以寫;①曾經(jīng)的閱讀豐富了我們當時的精神世界,見證了我們的青春年華,閱讀豐富了我們的人生,改變了我們的人生;②不要為曾經(jīng)的閱讀悔過或羞愧,但要正確面對曾經(jīng)的閱讀,調(diào)整今天的閱讀方向,而不要沉醉在過去的閱讀中;③曾經(jīng)的閱讀即使品味不高,那也是自己的成長回憶,品味不高的閱讀并不是什么雞湯毒藥,等等。兩則材料隱含的意思則在于人們應該進行高品位閱讀,閱讀大師經(jīng)典。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可以寫:①經(jīng)典閱讀是不可缺少的;②只有經(jīng)典永遠不會過時;③閱讀經(jīng)典的魅力及意義;等等。
十八、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在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上,柯潔曾被問到自認對李世石有多少勝算,柯潔豪言百分之九十五,讓外界頗感意外。在發(fā)布會上,柯潔也解釋了當時這么說的原因,“當時李世石說自己有5成勝算,我覺得他是想從氣勢上壓倒2我。我也想壓倒他,因此我說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概率。實際上我的信心是百分之九十五,但概率應該是百分之五十”。
對于柯潔的“百分之九十五”的說法,輿論嘩然,有說他年少輕狂者,有說他陽剛自信者。大家都有話要對他說,你想說什么呢?請你給柯潔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玖玖”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分析 從題目看,要談對柯潔說“百分之九十五”的看法,不可陷入話題作文的圈套,因為后面還有說明,即柯潔是年少輕狂呢,還是陽剛自信,此其一也;你是鼓勵他這樣做呢,還是反對他這樣做呢,寫信給他就是為了鼓勵、批評,或是有其他意見,此其二也。由于針對性非常強,且是緊緊圍繞這件事來議論,故考生在寫該話題作文時可能會偏題離題。
立意提示
1、 人不輕狂枉少年:年少確實見識少,但恰當是因為見識少而少了羈絆,多了勇氣,輕狂是年少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
2、 驕者必受挫:是輕狂,還是自信,也許事實才是最好的回答。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愛默生:自信是英雄的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