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燈亮——浙江寧波一家五代人堅守燈塔百年
發(fā)布時間:2016-12-14
字體大小:
摘要: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寧波航標處有這樣一個員工家族:兒子犧牲在海上,老人帶著年幼的孫子當燈塔工。年幼的孫子成長后,又把自己的兒子孫子相繼送上燈塔。100多年來,五代燈塔工,在茫茫大海上守護孤燈,與大海和星星為伴,用生命和堅守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yè)之歌?! 〔痪们埃醒胛拿鬓k發(fā)布了 中國好人榜,一家五代堅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寧波航標處有這樣一個員工家族:兒子犧牲在海上,老人帶著年幼的孫子當燈塔工。年幼的孫子成長后,又把自己的兒子孫子相繼送上燈塔。100多年來,五代燈塔工,在茫茫大海上守護孤燈,與大海和星星為伴,用生命和堅守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yè)之歌。
不久前,中央文明辦發(fā)布了 “中國好人榜”,一家五代堅守燈塔事業(yè)的葉中央家庭榮獲“敬業(yè)奉獻好人”殊榮。
近日,人民網(wǎng)乘海巡16405號船赴鎮(zhèn)海七里嶼燈塔,走近這個燈塔世家。
3位親人獻出生命,燈塔依舊亮著
葉中央出生于1940年,19歲開始守塔,2000年于寧波航標處花鳥山燈塔主任崗位退休,整整守塔41年。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東海域上,矗立著12座燈塔,英國人于1883年建成的白節(jié)燈塔,是其中的一座。該燈塔位于嵊泗一座名叫白節(jié)山的小島上。傳聞島上曾盛產(chǎn)藥材白術(shù),原名白術(shù)山,后被當?shù)厝朔Q為“白節(jié)”。
幾十年后,葉中央的爺爺葉來榮帶著一家老小來到白節(jié)島上,成為一名燈塔工。
再后來,守塔工作傳到了葉中央的父親葉阿岳手上。葉阿岳帶著幼子葉中央生活駐守在魚腥腦燈塔上。
葉中央5歲那年,也就是1944年10月的一個凌晨,強臺風來襲,為搶回即將被風浪卷走的補給小船,葉阿岳沖進狂風暴雨,再沒有回來。
19歲,葉中央成了葉家第三代守塔人,之后輾轉(zhuǎn)守了唐腦、白節(jié)、花鳥、小板等8座燈塔,其中在白節(jié)山時間最長,前后守了25年。
1971年春節(jié)前夕,葉中央的妻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來三星塔團聚過年。途中,她們乘坐的船被風浪掀翻,妻子和5歲的小女兒遇難。打撈上來時,妻子還死死地抱著小女兒。7歲女兒因為溺水,影響了智力。
守塔工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燈塔工的妻子同樣如此。葉中央每年只有20來天假期,只能回一次家,繁重的家務(wù)落在了妻子身上,賢惠的她總是默默承受。聰明伶俐的小女兒是他的掌中寶,每次他回家,孩子都會揚起可愛的笑臉,問他要糖吃。
回憶起死去的親人,75歲的葉中央忍不住抹眼淚。
葉中央的妻女離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組織將他調(diào)離守塔一線,但最后葉中央只說“給我換一座塔吧”。這一回,他去了爺爺曾經(jīng)守過的白節(jié)島。
1998年,以葉中央一家為原型的電影《燈塔世家》公映。葉中央看過幾次,“每次看完都會想起死去的親人,很難過……”
三位親人因為守塔而離他遠去,葉中央?yún)s更堅定了守塔的心。1984年寧波航標處招燈塔工,葉中央為兒子葉靜虎報了名。兩年前,葉靜虎的兒子葉超群也緊隨父輩步伐,登上了位于寧波鎮(zhèn)海的七里嶼燈塔當了一名燈塔工。
風雨守塔人,成功要忍受孤獨和艱辛
葉中央守塔41年間,輾轉(zhuǎn)守過的燈塔占了浙東海域全部12座燈塔的一半還多。
眼前的葉中央頭發(fā)花白,手微微顫抖,黝黑的臉上寫滿了滄桑。與記者聊起過去的守塔歲月,他頓時打開了話匣子。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守塔工作繁瑣而單調(diào):那時候燈塔還是靠燃油發(fā)光,每個小時就要給機器上一次弦。只有這樣,燈塔才能發(fā)光。1986年,12級臺風襲擊白節(jié)塔,每到上弦時,老葉都搶在同事前面,冒危險匍匐著爬向燈塔。
從工作到退休,葉中央在島上度過20多個春節(jié)。
嵊泗白節(jié)山僅0.44平方公里、海拔70米。島上除了燈塔,只有燈塔工。
航標處工作人員說,那時候守塔生活艱苦而寂寞。燈塔工要在孤島上連續(xù)工作11個月才有20來天的休息。島上沒電、沒水、沒電話,更別提可供娛樂的項目。一切生活所需全靠一月一次的補給。
“有次刮臺風,我們島上只剩下一個冬瓜了,五個大男人就著一個冬瓜,最后吃了一個星期。后來補給船還不來,我們沒辦法只能醬油沖湯喝。” 葉中央回憶道。
那時候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與外界聯(lián)系只能靠點煙,“最怕生病,很嚴重的時候,只能靠放火求救。”老葉說。
航標處工作人員說,由于長期海島生活,老葉身患多種疾病,但他又從不對人說。
葉靜虎接了父親的班,上了白節(jié)山塔后,他才體味到其中的不易和艱辛。遇到臺風,補給船過不來就得挨餓。因為沒有冰箱,上島的肉都是腌過的。為了吃到新鮮的食物,葉靜虎跟其他3個年輕人自力更生在島上種起了菜。為了打發(fā)時間,幾個年輕人養(yǎng)了一條狗。
飲用水只能靠雨水,匯聚在儲蓄井里,因為條件受限,無法過濾。
“總之,那時小島上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葉靜虎說。
是什么支撐五代人百年堅守燈塔?
伴隨守塔工的是辛苦、寂寞、危險,那么,是什么支撐葉氏五代人百年堅守燈塔?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我們航標人的精神。”寧波航標處黨委副書記莫建順說。
葉中央說:“人在燈亮。燈塔是大海的眼睛,只有一直亮著,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才會安全。”
葉靜虎告訴記者,每一次有船從燈塔附近駛過,守塔人總會第一時間沖到高處朝他們興奮地揮手致意,不管對方看不看得見。“從燈塔下來后,干什么都不怕苦了,也不怕累了。”
登上葉超群工作的七里嶼島,這里被打理得很整潔,整個小島由水泥或石子小道環(huán)繞,樹木蔥郁,幾幢平房整齊排列,兩旁的綠化修剪合度,還開墾出幾塊小菜地,種上了蔬菜瓜果。
島上,不僅通電、通網(wǎng),電視、電腦等也是一應(yīng)俱全。守塔人一周即可回一次家。燈塔也自動化,燈塔工只要動動鼠標就能查詢天氣。燈塔工的數(shù)量因此也在逐年減少,除7座相對重要的塔仍有燈塔工24小時守護外,其余均改成了遙感監(jiān)控。
燈塔工作的內(nèi)容有了很大改變,但不變的是大家早已把這里當成了家,“燈塔”這兩個字早已融入了葉氏一家五代人的血液中。“決定了一件事,就不要輕言放棄。這是我從爺爺那學(xué)到的。”葉超群說。
今年7月,當?shù)孛襟w對葉家五代人百年堅守燈塔的事跡報道后,在寧波市及鎮(zhèn)海區(qū)引起強烈反響。
鎮(zhèn)海區(qū)委書記薛維海表示,葉家祖孫五代人百年守望燈塔,讓平凡的人生變得不平凡,這是精神的力量!
鎮(zhèn)海區(qū)教育工會副主席鄒雅義深有感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xué)中同樣需要堅守職責,愛崗敬業(yè),如同燈塔一樣,照亮學(xué)生的內(nèi)心。
鎮(zhèn)海新聞中心工會副主席裘國靈在葉家事跡中品讀出了信仰的力量:堅守才能出彩,有信仰才能走得更遠。“人的心中需要一盞燈,一種精神的支撐,在紛擾的物質(zhì)世界里,堅守信仰。”
2013年4月,包括七里嶼燈塔在內(nèi)的11座“浙東沿海燈塔”入選第七批全國文保單位。
鎮(zhèn)海區(qū)區(qū)長魏祖民表示,燈塔工“百年守望”的精神會一直傳承下去。(方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