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级片_欧美黄_AV网站在线播放_手机av片_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當代青年學子的“大格局”

發(fā)布時間:2016-12-14
字體大小:
分享:

摘要:

有這樣一群青年學子,他們崇尚行勝于言,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或奔赴西部,燃燒激情;或扎根基層,放飛夢想;或攜筆從戎,筑我長城;或投身主流,譜寫青春;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乘風破浪……他們將自身命運與時代和祖國的命運牢牢系在一起,選擇了更加厚重的人生。 扎根雪域高原 做塊雪中炭  任霄澤:清華大學

       有這樣一群青年學子,他們崇尚行勝于言,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或奔赴西部,燃燒激情;或扎根基層,放飛夢想;或攜筆從戎,筑我長城;或投身主流,譜寫青春;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乘風破浪……他們將自身命運與時代和祖國的命運牢牢系在一起,選擇了更加厚重的人生。

    扎根雪域高原 做塊“雪中炭”

  任霄澤:清華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2010屆碩士畢業(yè)生,2007年本科畢業(yè)時曾赴西藏支教一年,碩士畢業(yè)后赴西藏基層工作,現(xiàn)為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乃東區(qū)亞堆鄉(xiāng)鄉(xiāng)長。

  見任霄澤時,他正在北京昌平的一家康復中心陪女兒治療。女兒在醫(yī)生鼓勵下艱難地練習站立,任霄澤彎腰站在一旁,眉梢眼角都是父親的慈愛與不舍:再過3天,他又要回西藏了。

  “我上大學那會兒,也是奔著去外企、國企工作的,光鮮,掙錢又多。如果不是去西藏支教一年,我走的肯定不是如今這條路。”任霄澤說。

  2007年本科畢業(yè)時,任霄澤加入了清華大學第九屆研究生支教團,被分配到了位于拉薩的西藏職業(yè)技術學院。

  西藏職業(yè)技術學院剛剛成立,任霄澤作為第一批志愿者,是班主任、授課老師,又是團委干事,生活忙碌而充實。一個陽光燦爛的冬日午后,學生洛松次仁哭著告訴任霄澤,他要退學。原來,洛松次仁的父親早年去世,母親心臟病臥床不起,懂事的孩子得賣方便面、收廢品掙錢養(yǎng)家。“我想著,研究生畢業(yè)后是不是能幫他們做點事情。”不少和洛松次仁一樣的貧困家庭學生,讓任霄澤揪心。

  離別時,學生獻來的哈達一條又一條,沉甸甸地掛滿了任霄澤的脖子。“我在想怎么才能把你們留下來!”時任西藏職業(yè)技術學院院長的阿齊對任霄澤說。短短一句話,觸動了任霄澤。畢業(yè)后,他選擇了西藏,義無反顧,“我在清華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資源,畢業(yè)后沒有理由只考慮自己的小生活。去發(fā)達地區(qū),自己僅僅是一朵‘錦上花’,在西部的大舞臺上才是一塊‘雪中炭’”。

  西藏基層形勢復雜,工作忙,壓力大,但沒讓任霄澤喊過一句苦和累。唯有一件事,讓任霄澤對妻兒心存愧疚。由于妻子孕早期在西藏陪伴他,長期缺氧使得孩子早產(chǎn),因病無法正常行走。面對這樣的境況,同是清華經(jīng)管碩士畢業(yè)的妻子袁淑穎辭掉了工作,把家從杭州搬到北京昌平的一家康復中心附近,方便照顧孩子,也能讓丈夫踏踏實實在西藏安心工作。

  兩個月的假期很快結束了,假期后,任霄澤便要離開妻子和女兒回到幾千公里以外、近4000米海拔的西藏,縱然心中萬般不舍,但對于任霄澤來說,今年他最需要考慮的,是想辦法讓亞堆鄉(xiāng)的782名貧困人口盡快脫貧。

  蒿枝壩的守望者

  劉曉帆:東南大學建筑學院2013屆本科畢業(yè)生,畢業(yè)后辭去設計院的工作,志愿赴云南省彝良縣蕎山鎮(zhèn)官房村蒿枝小學支教一年,2014年9月回到官房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

  3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曉帆在微博上看到“云南彝良縣蕎山鎮(zhèn)中心學校急需支教老師”的消息。那時,學建筑的劉曉帆已經(jīng)如父母所愿,在蘇州一家設計院工作。“未來的路一眼就能看到頭,想到這些,生活就變得無趣。”劉曉帆決定為現(xiàn)在的生活按下暫停鍵。說服父母,辭掉工作,一個月后,劉曉帆出現(xiàn)在蒿枝小學。

  這里有著和蘇州迥然不同的環(huán)境,經(jīng)常一個月20多天見不到太陽,一到11月就開始結冰,冰層厚達兩三厘米。而且,當?shù)靥F了,貧瘠的土地上只能種植玉米和土豆。而蒿枝小學,是蕎山鎮(zhèn)17個教學點中最偏遠、最落后的,一共有一到三年級3個班,100多名學生。

  兩層紅磚小樓,窗戶沒有玻璃,男孩子在爛泥里打滾,女孩子用草搓根繩子當跳繩,見到陌生人,臟兮兮的小臉往后躲。除了硬件設施的極度缺乏,孩子們的學習基礎也令劉曉帆吃驚:“二年級的孩子連最基本的加減法都不會做。”

  見此情景,劉曉帆下了決心。除了必修的課程,他給孩子們開設了音樂、美術、體育課。沒有籃球架,他就把廢舊的錫鍋掏掉底,用兩根繩子固定在墻上,當做籃筐;學生基礎太差,他就周末去家訪補課。學校用的煤炭、蔬菜、肉,劉曉帆要走十幾公里的山路背回來,下雨天褲腿卷得老高,還常常一身泥。

  向父母承諾的半年支教時間很快就結束了,沒想到,送別的時候,100多人將蒿枝小學擠得水泄不通,家長們送來煮熟的土豆、雞蛋、牛奶。學生彭遠艷的奶奶為他做了一雙布鞋,“貼著錢來教我們的娃娃,小伙子好人吶!”

  見此情景,劉曉帆猶豫了,在選擇留下來繼續(xù)支教半年后,他做出了一個讓父母意想不到的決定——報考村官。2014年9月,劉曉帆以第一名的綜合成績如愿被選聘為蕎山鎮(zhèn)官房村的大學生村官。“哪怕是能幫到一個孩子,一個家庭,我都覺得自己的努力有意義,那種被需要的感覺,很實在,很幸福。”劉曉帆笑道。

  情懷可以當飯吃最幸福

  巨彪:北京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院2016屆博士畢業(yè)生,研究方向為金屬材料加工。畢業(yè)后赴西部某軍工企業(yè)基層車間工作。

  熱加工車間十幾臺大爐子,700—1200攝氏度的高溫24小時不停地燒著,工人要穿著特殊的隔熱服才能在里面作業(yè)。“所以我們有吃不完的雪糕。”巨彪笑著說,他淺藍色的工作服全是汗水。入職20多天,巨彪負責跟蹤并解決影響某產(chǎn)品質量的生產(chǎn)問題。

  2007年,巨彪從西安郊縣農村考上北京科技大學,2011年攻讀博士學位。9年的大學生活讓他有了一種情懷,將所學用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于是,博士畢業(yè)后,他選擇了西部某軍工企業(yè),生產(chǎn)和研究航空材料。“本科時,我得知我國飛機制造之所以嚴重落后于發(fā)達國家,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材料問題不過關,當時便暗下決心,好好學習。”大學期間,巨彪保持良好的學業(yè)和科研成績,課余大多數(shù)時間則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在不斷的嘗試和體驗中,巨彪理解了“影響力”一詞:“一種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力量,利他的力量”。

  工作后的一件小事讓巨彪記憶深刻。一次聚餐后,一位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拍著他的肩膀說:“你知道嗎,前段時間我們國家上天的大飛機,里邊的材料就是我們做的!”老員工發(fā)自內心的自豪感讓巨彪進一步堅定了人生選擇:就應該把理想抱負和國家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

  “我的工作雖然在西部、在艱苦行業(yè),但在那里,工作與情懷可以最好地結合在一起。換句時髦的話來說,當情懷可以當飯吃的時候,那是最幸福的。”巨彪說。 (趙婀娜 歐 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