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八日
發(fā)布時間:2016-11-14
字體大小: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語:First Opium War;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滿清和英國就英國向滿清走私鴉片引發(fā)的一場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商人在中國廣東海域走私鴉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則徐于1839年在廣東強行銷煙,中英矛盾逐次升級,而戰(zhàn)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除賠款外,將香港島永久讓予英國,并使英國得到領事裁判權。
1843年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增加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列強不欲英國坐大,紛紛與中國簽訂更多不平等條約。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10月24日,法國與中國簽訂《黃埔條約》,享有領事裁判權和傳教權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簽署了《虎門條約》,重新規(guī)定了英國所享有的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從1845年起,比利時、瑞典等國家也都脅迫清政府簽訂了類似條約,中國的主權遭到進一步破壞。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政治上獨立自主的中國,戰(zhàn)后由于領土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此,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進入了舊民主主義時期。